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Chang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Its Effec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eijing,China
张颖;
摘要(Abstract):
加快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北京迎接“绿色奥运”的重要内容之一,深入研究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有效途径,对首都“绿色奥运”的开展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管理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。文章通过研究1990—2003年北京市生态足迹的变化,认为北京市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口、GDP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,其相关系数均达0.92左右。在人均生态足迹项目上,化石燃料用地占主导地位;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上,北京市约为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.25%;从1990年开始,人均生态赤字为0.72 hm2左右,处于强度不可持续状态。研究建议北京市应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、严格控制建筑用地对土地的占用、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,从而减少生态赤字、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北京市;生态足迹;生态承载力;环境保护;可持续发展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
作者(Authors): 张颖;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徐中民,张志强,程国栋,陈东景.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[J].应用生态学报,2003,14(2).
- [2]赵秀勇,缪旭波,孙勤芳,钱汪洋.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生态持续发展定量研究中的应用———以南京市1998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[J].农村生态环境,2003,19(2).
- [3]杨开忠,杨咏,陈杰,等.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[J].地球科学进展,2000,(6).
- [4]李永展.台湾地区生态足迹量度之研究[A].台湾区域科学学会.98年度年会论文研讨会论文集[C].台北:台湾大学,2000.
- [5]William,E R.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:area based indica-tors of sustainability[J].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,1996,17(3).
- [6]Wackernagel,M.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Nations[EB/OL].http:∥www.ecouncil.ac.cr/rio/focus/reports/English/foot-print.html,1997.
- [7]李红,张凤荣,周连第,等.北京西部山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[J].农业工程学报,2004,(增刊).
- [8]徐中民,张志强,程国栋.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[J].地理学报,2000,55(5).
- [9]叶文虎,陈国谦.三种生产论: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[J].中国人口.资源与环境,1997,7(2).
- [10]牛文元.持续发展导论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7.